当前位置:十二生肖 >申猴 > 属猴的文化象征

属猴的文化象征

属猴的文化象征

    猴的文化象征

    灵猴救虎,虎助灵猴——猴的神话与传说

    俗话说,“山中无老虎,猴子称大王”,显然,民间古时认为老虎首推百兽之王,而猴子则凭机敏也有一席之地。不过,老虎与猴子的确有着不浅的交情,据说,猴子当上属相,全靠虎王从中周旋才成功。

    传说老虎在开初就以镇山制兽之威名当上了兽王。当时山中百兽见了老虎都立即回避,老虎当然是既得意又感到孤独。猴子那时与老虎是邻居,二人称兄道弟,十分亲热。后来,猴子几乎成了老虎的得力助手,当虎王外出时,猴子便代行镇山之令。百兽慑于虎王的威风,也只好听猴子的召唤。这便是“山中无老虎,猴子称大王”的来历。

    一天,虎王不幸落入了猎人的网中,拼命挣扎也无法脱身。恰好猴子来了,虎王高喊救命。猴子见了,连忙爬上树,解开了猎人的网绳,救出了虎王。

    虎王脱险后,虽然嘴上在不住地感谢猴子老弟,心里却在盘算:“我是百兽之王,竟然中了猎人的圈套,还得小小猴子搭救,这事猴子张扬出去,岂不灭了我虎王威风,不如吃掉猴子算了。”可是又一想,如今自己已经是孤家寡人了,再吃掉猴子,今后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了。“如果再有危险,谁来帮我呢?再说,猴子怕我,决不敢把今天的事说出去。”

    于是,老虎告诉猴子:今天的救命之恩,今后一定报答。猴子今后有什么为难之事,自己一定全力帮助。猴子当然也对虎王遇险的事闭口不谈,以保全虎王的面子。在这以后,二人的关系更是非同寻常了。

    许多年之后,玉帝开始选属相。身为百兽之王,老虎理所当然地当上了属相。猴子一见,也想当属相,可是玉帝挑属相有条原则,那就是对人类有功。猴子对人类无功可言,自然选不上。于是猴子请虎王向玉帝求情,让他当属相。虎王因为欠猴子的情,只好倾尽全力去帮猴子说情,对天帝讲猴子聪明机智,为百兽之首,又说自己不在时,猴子也有镇山功劳。于是,玉帝下旨,将猴子也列入属相之中。

    猴当上了属相,虎王也还了猴子的人情。当然虎王也还是不高兴,没什么本事的猴子与自己并列为人间属相,二人从此友情断绝。今天,百兽自然也不怕猴子了,当然,“山中无老虎,猴子称大王”这句大实话,也变成了讥讽的意思。

    “猴”本来就是,“候”也同“侯”。

    “候”的原义为“伺望,观察”,是猴性机灵聪明的一种表现。古人说,猴,候也;见人设食伏机,则凭高四望,善于候者也。也就是说,猿猴生性聪明警觉,善于识别猎手的诱饵,发现食物并不轻易去取,观望探察甚久,感到确实没有埋仗方才行动。

    “侯”,是对美猴的称赞,引申为一种美。《诗经》上有“海直且侯”一句,《韩诗》解释说:“侯,美也。”转引为古代贵族爵位的第二等,所谓“公、侯、伯、子、

    男”中的“侯爵”。又泛指封有爵位的地方君主,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诸侯。秦汉时代,封侯拜将。于是封侯使“猴”增添了一种吉祥的象征意义。

    “侯”姓,相传出自黄帝时的史官仓颉,本为侯冈氏,后简称侯姓。史载,春秋时晋国有侯氏。战国时魏国有著名的隐士侯赢,曾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。汉代有大司徒侯霸。唐代有宰相侯君集。明末清初有才子侯方域。现代有著名的相声大师侯宝林。

    “猿”,本为“袁”,“袁”字极像猿猴形,连尾巴都画出来了。故传中白猿常自称“袁公”。“禺”本是描绘猿猴形貌的一个象形字。鲁迅《故事新编》说,大禹的禹,其实就是“禺”,也是由“大猴子”变来的。“禺”又通“寓”,大约是把猴子关进屋里,便叫“寄寓”,后来渐渐化为人的寓所。“禺”又通“愚”,暗示猴子摆脱愚昧才能进化为人。

    猿猴俗名“猢狲”,亦称为胡孙。因而“胡”姓和“孙”姓也与猴子结下不解之缘。“胡”姓,相传也出自大舜后裔,周代封于胡,因以为姓。胡为小国,被楚国灭掉。宋代有资政殿学士胡诠。明代有文学家胡应麟。现代有著名学者胡适。“孙”姓,古代相传有三支。一支出自“姬”姓,春秋时卫国武公的后裔。一支出自楚国,孙叔敖的后人。另一支出自齐国,陈田氏的后代。春秋战国时期有著名军事家孙武、孙膑。唐代有医学家孙思邈,书法家孙过庭。特别是《西游记》中的孙悟空更使“孙”姓威名远扬。